学术信息网 西电导航 关于 使用说明 搜索 系统首页 登录 控制面板 收藏 裴庆祺的留言板
授权技术发明专利-部分列表
  •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SaaS的平台及其使用方法,专利号:ZL201310199092.6
  • 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节点检测的分布式频谱感知方法 专利号 : ZL201410482194.3
  • 接收者身份匿名的多接收者签密方法,专利号 :ZL201310168099.1
  • 车辆网络中保证业务时延要求的时隙分配方法,专利号 : ZL201210334907.2
  • VANET中基于多路径连通时间和信任度的路由选择方法,专利号 :ZL201210395145.7
  • 无线局域网中考虑节能的调度方法,专利号 : ZL201210480851.1
  • 文件安全保护系统及其方法,专利号 : ZL201210493223.7
  • 车辆自组网中基于位置预测的连通度感知路由方法,专利号 : ZL201310192177.1
  • 广播方案中授权接收者匿名集的构造方法,专利号:ZL201110347192X
  • 一种基于访问向量的内部威胁特征构建方法,专利号:ZL201310280393.1
  • 基于强弱联系反馈的多媒体社交网络信誉值计算方法,专利号:ZL201310589064.5
  • 分布式认知无线网络基于联盟博弈的频谱分配方法,专利号:ZL201310120637.X
  • 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评估认知用户信誉度的方法,专利号:ZL201410125545.5
  • 一种面向用户需求和提升网络性能的动态频谱接入的方法,专利号:ZL201310148115.0
  • 认知无线网络中针对追踪用户攻击的抵御方法,专利号:ZL201210221970.5
  • 基于动态网关的安全通信方法,专利号:ZL200910219101.7
  • 基于EPCC-1G-2标准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,专利号:ZL201110356136.2
  • 一种避免认证阻塞的节点认证方法,专利号:ZL2012102023969
  • 基于随机性测试的WSN协议安全性测试体系结构,专利号:ZL201110366474.4
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安全性测试系统,专利号:ZL201110356015.8
  • 中心式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信誉值的资源分配方法,专利号:ZL201210230640.2
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,专利号:ZL201110257525.X
  • 认知无线网络中对多种攻击防御的多用户频谱分配方法,ZL201210011606.6
  • 认知无线网络自适应信任管理系统及其方法,ZL201210001586.4
  • 域间认证及密钥协商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528012.3
  • 基于公平和避免冲突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220583.0
  • 支持应急响应的传感器网络动态轮询介质访问控制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546446.6
  • 基于fuzzy vault 和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289870.7
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RSSI和LQI的快速切换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204178.X
  • 无线传感器安全定位方法,专利号:ZL200810150308.9
  • 基于身份自证实的异构无线网络安全接入认证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199149.9
  • 基于虚拟机的物联网网关系统及数据交互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188081.4
  • 基于评价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切换预认证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187930.4
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有服务保障的快速切换方法,专利号:ZL201010100216.7
  • 基于秘密共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通信方法,专利号:ZL 200910219100.2
  • 基于身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信任方法,专利号:ZL 200910023254.4
  • 分层洋葱环路由方法,专利号:ZL200910023640.3
  • 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,专利号ZL200810150309.3
  •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加密方法,专利号ZL200810150646.2
  •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远程认证方法,专利号ZL200810150642.4
  • 一种增强指纹Fuzzy Vault 系统安全性的方法,专利ZL200810150579.4
  • 一种双向认证方法及系统,专利号:ZL200610104170.X
  • 基于分层映射的内部威胁模型建立方法,专利号:ZL200810232710.1
  •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限时高效的分等级数据擦除方法,专利号:ZL200810150834.5
  • 基于密钥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访问控制方法,专利号:ZL200710017252.5
  • 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方法,ZL200710017605.1
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接入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及服务提供方法,ZL200710017543.4
  • 软件著作权-部分列表
    • 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层权限管理系统,V1.0,软著登字第2002460号,
    • 基于POW的区块链VP节点激励系统,V1.0,软著登字第2003331
    •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邮件系统,V1.0,软著登字第1999978
    • 基于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主动防御系统,v1.0,软著登字第1716757
    • Hadoop下的用户数据挖掘与行为分析系统v1.0,软著登字第1646510
    • 基于Wi-Fi的室内定位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646504
    • 基于标签的个性化推荐系统v1.0,软著登字第1646521
    • Android白盒加密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,1234762
    • 低功耗网络环境下通用应用层安全协议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2155563
    • 自组织网络快速认证及密钥分发系统v1.0,软著登字第1257346
    • 分层分簇多路径路由协议HCMRP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257597
    • 网络主机端口扫描器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44800
    • 静态源代码分析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44798
    • AODV路由协议攻击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42830
    • XSS平台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43068
    • SQL注入测试平台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43072
    • 数据可视化的虚拟蜜网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43077
    • 网络渗透踩点测试平台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44829
    • WLAN Mesh网络接入系统软件,软著登字第071010号
    • 基于Windows CE 5.0的数据通信防火墙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64035号
    • 网络攻防平台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52942号,登记号:2006SR05276
    • 基于PKI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0897号
    • 机载综合核心处理系统数据擦除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0898号
    • 机载综合核心处理系统安全管理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100899号
  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加密软件1.0,软著登字第0160445号
    •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快速重认证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246796号
    • 跨域的无线网络安全支撑平台客户端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246797号
    • 异构无线融合组网统一认证中心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233621号
    • 异构融合网络本地认证服务器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229810号
  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互联系统网关软件V1.0,,软著登字第0234233号
    • 无线传感器网络成簇和簇头选举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230370号
    • 基于CA的安全认证软件1.0,软著登字第0626671号
    • 基于身份鉴别的内网安全软件1.0,软著登字第0626745号
    • 物联网数据可视化查询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715583号
    • 内部威胁身份鉴别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716753号
    • 基于BT5的自动化渗透测试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698178号
    • 移动自组织网络密钥管理软件v1.0,软著登字第0884087号
    国家/行业标准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,信息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 术语,标准编号:GB/T 30247-2013,2013年12月31日发布,2014年7月15日实施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,信息安全技术 可信技术规范 可信连接架构,标准编号:GB/T 29828-2013,2013年11月12日发布,2014年2月1日实施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,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评估方法,标准编号:GB/T 34942-2017,2017年11月01日发布,2018年05月01日实施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,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条件和行为准则,标准编号:GB/T 35280-2017,2017年11月01日发布,2018年05月01日实施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,信息安全技术 办公设备安全测试方法,标准编号:GB∕T 38558-2020 ,2020年03月06日发布,2020年10月01日实施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,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:系统结构,标准编号:SJ/T 11407.1-2009,实施日期:2010.03.01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,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:数字证书测试规范,标准编号:SJ/T 11407.2-2009,实施日期:2010.03.01